Friday, September 19, 2008

美金融专家预测全球金融形势:“假通胀”不会太久

十九日于此间举办的“二○○八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相关论坛上,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资深合伙人大卫・罗兹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并称全球金融市场“暴风雨正在聚集”。
而曾在三十三岁时担任美林证券第一位华籍副总裁的胡立阳的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此次全球经济出现问题是因为“泡沫通胀”,不会持续太久。

大卫・罗兹说,从一九七三年到二○○八年,美国的消费贷款达到了GDP的百分之一百二十。金融机构把钱贷给了那些根本没有偿付能力的人,由此引发了流动性问题、信用问题,以及如雷曼兄弟公司那样的偿付能力缺乏问题。

他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还跟“缺乏行业职业道德”有关,很多放贷人,比如信贷审批人,没有遵守相关的监管条规。他并预测美国金融危机还会给全球造成一万亿到两万亿美元的损失,而此次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会呈现一个“深U型”。

而胡立阳则称,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需求拉抬,一个是成本推升,而当今发生的全球通胀属于第三种----“泡沫通胀”,也就是“假通胀”。他解释说,因为全世界都处在一个低利率的时代,所以原本储蓄在银行里的钱都转到了私人银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那里,并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衍生金融。西方的“金融精英”们为这些庞大的资金发明了许多新花样,让钱在里面周转,结果假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胡立阳认为,“假通胀”不会持续太久,而由“假通胀”引起的经济衰退也是非常浅层面的,持续时间同样不会长。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股神罗杰斯绝望至极:有生之年看不到反弹

2008年6、7、8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全球股票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集体暴跌行情。《货币战争》作者、宏源证券投资银行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早在6月就明确指出,“美联储完全清楚问题的严重性,一场巨大的金融海啸已不可避免,发生的时间段就是2008年6月到2009年夏,但直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完全没有向世界投资者发出任何预警。在毫无警觉和预防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广大投资人势必遭受重创。”

他坚定认为,自6月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已进入第二阶段,即信用违约的危机。而次贷危机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动性危机(2007年2月----2008年5月)

我国主流观念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到4、5月份已经结束了,美国经济会在下半年重新走强。宋鸿兵认为,这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刚刚消退下来。如果说危机的特点,他说,主要是流动性危机。美国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业严重衰退。美国央行救市,注入了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缓解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威胁。但老百姓有着大量的负债,此举解决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却没有解决负债危机。

第二阶段:信用违约危机(海啸)(2008年6月至2009年上半年)

信用违约危机最重要的特点是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全面危机。这个阶段,我们会一直看到信用衍生品违约的问题,包括银行的烂账,金融衍生品市场会越来越糟糕。这次冲击和上一次次贷危机比起来是多大的规模呢?据测算,今年一年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他认为,中国股市、美国股市、香港股市、英国股市等等都在暴跌,这是一个全球联动效应,而联动效应出在CDS,就是金融衍生产品这个市场,其带来的危机将在今后一年中不断出现,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大概是去年次贷危机的三倍。

去年保险市场的总规模是45.5万亿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经变成62万亿。信用违约掉期问题就出在保险合同上,其危险在于62万亿保险合同漂在全世界各个金融市场角落里,上万家金融保险机构持有这种保险合同,而且这个市场没有中央信贷系统,一旦出现大规模集中违约情况,美联储想救市也无从下手。

第三阶段:美元危机(火山期)。

利率市场出现更大的问题,这时候主要以美国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事件,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出现混乱,从而引爆美元的危机。

第四阶段:由于美元是全球货币,整个美元危机出现之后,会形成全球货币危机。

韩德强:北航经济学院研究员

宋鸿兵 《货币战争》作者、宏源证券融资部总经理

罗杰斯 投资大师

美国这场金融危机何时会触底反弹?

66岁罗杰斯:我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罗杰斯一年前就说不要碰美国的金融股,他自己也早已把金融股卖空了,而且现在仍然持有空头。

“ 它们并没有显示出任何价值,如果它们涨了,那我就会继续卖空,贝尔斯登我是77美元卖空的,美林则是53美元,要知道,在真正的熊市中,这些股票只值10 块钱(贝尔斯登最后真的只有10块钱),并不光是它们,所有投资银行,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发现,投资银行在熊市里会成批地倒闭。”今年年初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现在,罗杰斯已经从美国纽约搬家去了新加坡,他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到了当地的华语学校。

近日他在新加坡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何时会触底反弹,他回答道“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事实上,在我们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

他说:“伯南克(美联储主席)和他的伙计们开始来援救了,这可能会把问题掩盖一段时间,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能掩盖多久,然后灾难就会继续。他们能掩盖六天还是六周?我不知道,我倒是希望我能够知道,但我真不知道。”“在过去的200年里,美国的民选政治家和流氓们总共让美国背上了5万亿美元的负债,但是在过去的几周里,某些官僚又让美国背上了5万亿美元的负债。”

他说,“回顾历史会发现,所有那些陷入衰退的国家在失败之前都尝试过直接的经济干预,美国早已开始了直接经济干预,例如,我们不让中国人买我们的石油公司,我们不让迪拜企业买我们的码头,诸如此类。”

如果一切都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那么这可以看做是一个信号。

韩德强:美元霸主地位将结束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韩德强在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中指出,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30年一次转换的周期,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也将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美国正经历1929年以来最大经济危机。为什么两房股价会暴跌?韩德强认为跟两房操作有关,当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两房没有抛售而是抄底收购,结果被套紧。他认同次贷危机还有第三波危机的看法,这与保险业务有关。保险业在市场好的时候很容易赚钱,但一旦违约率超过10倍以上将会转入巨亏,从这些公司可能抛售手上股票,从而引起第三波危机。当次贷危机进一步爆发后,将会形成一个因为美国国债不被看好,不得不提高国债利率,而导致国内经济紧缩,内需下降,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韩德强认为美元贬值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美元发行过度,美元在海外的发行量超过美国经济规模的3倍;第二个原因是国内经济双赤字。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通过扶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球化战略等措施,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虽然减少工人工资生产成本,却造成全球需求下降,在投资扩大、需求下降的趋势下,使得生产过剩并导致70年代美国经济停滞。美国为摆脱70年代经济停滞的局面,把名义利率提高20%,从而充当世界发钞国的角色。韩德强认为,虽然美国通过提高名义利率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龙头,但这种借钱发展的模式注定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只升不降,为美国日后拼命维持美元霸主地位埋下伏笔。

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国内需求萎缩,经济再次陷入危机。此时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刺激次贷泡沫,便宜的房地产贷款拉动美房地产大牛市。不过韩德强强调,这种靠打强心针方式刺激的经济需求不是真实的,其必将导致更大经济危机。

韩德强质疑美国在世界上通过强势美元政策维持发钞国地位可以维持多少年,因为价增量缩,国际对美元的信心不断下降,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也不断下降。由于美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发钞国,他预测在30年后的今天,美元的霸主地位将结束。

韩德强介绍,美国的金融创新很多,创新意味着摆脱监管。由于信用保险没有任何机构监管,导致美国国民不是在买保险而是在赌博,从而产生大量衍生金融产品,全球每年GDP为60万亿美元,而金融衍生产品的规模则高达680万亿美元,是GDP的10倍以上。当金融衍生产品规模达到全球GDP的10倍以上时,将表明美国这个游戏达到高潮。韩德强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投机赌博新经济时代,这是一种非理性繁荣。

Wednesday, September 3, 2008

Bank of Canada holds benchmark rate at 3%

Jamie Sturgeon, Financial Post Published: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08

TORONTO -- The Bank of Canada held its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steady at 3% on Wednesday, noting that dropping commodity prices should dampen inflation, and that overall economic conditions in Canada a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most major economies.

Falling commodities prices have eased inflationary concerns, the Canadian central bank said, while, "overall, the level of economic activity is slightly lower than expected in July but still close to the economy's production capacity."

The decision to hold indicated a neutral stance between inflationary concerns and growth, according to BMO economist Doug Porter.

"The bank sounds much less concerned about inflation than they were in July, understandably so, with oil prices falling -- and growth weaker than they expected," Mr. Porter said in a morning note. "Still, there is only a faint hint of concern about the growth outlook."

The bank's one-page statement indicated "they are not quite ready to pronounce that the downside risks to inflation are dominant, but they also aren't quite comfortable saying they are balanced either," Mr. Porter said.

It was the third consecutive rate hold from the Bank of Canada in as many announcements. "In a nutshell, they are on hold unless the floor drops out from beneath the economy," Mr. Porter said.

The market's reaction Tuesday morning was somewhat befuddled. The S&P/TSX composite index was down a slight 10 points to 13,282.3.

As global economic conditions have weakened over the year, commodity prices have tumbled with demand. Commodities are off 16% since the beginning of July alone, led by a sharp decline in the price of crude.

The drop has had a deflationary effect, but global concerns "remain elevated" the bank said.

As for economic growth at home, "domestic demand has slowed modestly but remains strong," the bank said. "It continues to be supported by financial conditions that remain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most other major economies and by income gains stemming from past improvements in the terms of trade."

Figures released last week put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for the second-quarter at 0.3%, up modestly from a first-quarter contraction of 0.8%.

"Given these developments, the Bank judges that the current level of the target for the overnight rate remains appropriately accommodative," the Bank of Canada's statement said.

The bank's view on what course it may take at its next rate announcement on Oct. 21 was also difficult to discern, Mr. Porter said, giving only the slightest indication that the central bank may make a cut.

"On balance, the statement was much less dovish than most anticipated, with only a nod towards a slower growth and lower inflation outlook," Mr. Porter said. "Notably, the bank did not make a call on the balance or risks -- if one looks really hard, there is a hint of a dovish bias, but one would need a microscope to find it."

"It seems that it's going to take much more severe weakening to get the bank talking rate cuts," Mr. Porter said.

Financial Post

Tuesday, September 2, 2008

中远投资 (Cosco Corporation)

评级:表现优于大市 目标价:2.95元

(2008-09-03)

中国钢铁价格自7月份已开始回软,主要因为国内需求收缩和环球经济增长放缓所促成的疲弱出口表现。上海宝钢集团(Baosteel)宣布将在第四季调降钢铁生产价格,促使其他国内钢铁生产商也纷纷降低价格。自7到8月份,钢板价格在所有城市已平均下滑了8%。分析师预期这个趋势可延至明年。
  基于更加稳定的钢板价格走势,分析师认为将集团明年起交货的船只的钢铁价格维持在现水平是合理的。这将使集团取得约7%的税前盈利率。但是,分析师预计劳动成本每年将增长10%,因而将集团2009和2010财年的总造船税前盈利率预测调降。

  分析师也将2008与2009财年的盈利预测分别削减3%和9%,但将2010财年的调高3%。它将目标价自4.29元调低至2.95元,但维持对它的“表现优于大市”评级,指出主要的催化剂包括较预期强劲的岸外与改造订单,以及钢铁价格进一步的回软。中远投资昨日收报2.30元。

(联昌国际研究)

澳大利亚央行昨降息至7%

(2008-09-03)
悉尼综合电)因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澳大利亚央行昨天降息25个基点至7.0%,为7年来首度降息。
  澳大利亚央行行长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及其同僚昨天午间宣布将隔夜利率目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7%,与彭博社此前对23名分析员调查中的22名受访者预期一致。

企业信心大幅下滑

  澳大利亚零售额出现近6年最大萎缩,企业信心大幅下滑,就业增长趋缓,决策者上个月表示央行可能很快降息,才能让澳大利亚避开冗长的经济颓势。

  经济分析师也普遍预料今天发表的报告将显示,澳大利亚第二季度经济增幅是两年来最小。

  昨日,史蒂文斯就表明目前“还有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澳大利亚在会后的声明中表示,央行看起来经济放慢的程度足以逐渐拉低通胀,这为降息开辟了空间。澳大利亚央行也称,将继续评估需求和通胀前景,并制定政策以促使通胀率逐步回落至2—3%的目标水平。

  央行表示,过去一年里,在闲置产能有限以及稍早需求增长强劲的环境里,澳大利亚通胀一直保持高位,在这种情况下,委员会试图限制需求以降低通胀率。

  虽然澳大利亚贸易条件改善,企业固定投资支出持续强劲,但需求和通胀前景仍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来,家庭需求将持续低迷,整体经济增速在一定时期内有所放慢。通胀率短期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不过,央行指出,只要薪资增长在可控范围内,需求前景暗示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基础通胀在未来均会有所回落。央行仍预计通胀在2010年间将下降至3%以下。

扬子江船业在公开市场回购200万股公司股

(2008-09-02)
扬子江船业(Yangzijiang Shipbuilding)上周五再度以每股60分,在公开市场回购200万股公司股。

  按照它早前宣布的股票回购计划,它可买入最多达到3亿3009万股公司股。它至今已经总共回购了5551万股。

Monday, September 1, 2008

中国30年经济最大调整在即

信源:《财经》杂志|编辑:2008-09-01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谢国忠:/出口疲软、企业和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危机以及生产成本上升,是中国目前的三大挑战
无疑,中国举办了一届成功的也是最费钱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曾花这么多钱办奥运。不过,中国作为东道主荣登金牌榜首,菲尔普斯和博尔特在这次奥运会上创造了种种“奇迹”,这笔钱花得还算值。

中国之所以能办得起这场“豪华”奥运会,是因为过去30年里,它的经济取得了成功。当然,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将中国引向成功。奥运会上,应该给改革开放政策发一块最耀眼的金牌。

奥运盛会已经结束,我们必须重返真实世界。这可能有点让人扫兴。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空前挑战,不过,大多数与奥运会无关。

首先,欧洲、日本和美国经济30年来同时收缩。这对中国出口造成巨大压力。其次,因“热钱”流入而产生的中国资产泡沫(部分原因是对奥运行情过于乐观)已经破灭。许多公司和地方政府在泡沫中扩张过度。由于资产价格下跌,他们正面临一场偿债能力危机。最后,也是更根本的,生产成本上升正在考验中国低成本扩张战略。

应对挑战时,有正确的做法和错误的做法。错误的做法是,采用以控制价格为目标的行政措施,来解决资产价格下跌和CPI上涨问题。这些政策可能短期内会减轻疼痛,但是,随后会引发一场全面的经济危机。

正确的做法是,将短期稳定需求政策和深入改革、提高效率结合在一起。中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份额,以解决他们的偿债能力危机;(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缓冲经济增长减速;(3)改革金融业,提高经济效率。

过去,中国总是在出现危机时深度调整。例如,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公共住房私有化、加入WTO和修建全国范围的高速公路网。这些政策为此后十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出口之困


目前,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出口需求疲软。中国出口总额约占GDP的40%。按附加值算,出口也占到GDP的四分之一。自2003年以来,以美元计价,出口每年以逾20%的幅度增长。排除价格上涨因素,出口部门可能每年直接为中国GDP增长贡献4个百分点。很明显,如果出口增长减速甚至出现下滑,整体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

作为需求问题之一,自2004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上涨,中国的出口便遭遇成本上升难题。人民币升值和工资上涨使问题更加严峻。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企业利润本来就薄,成本压力将它们中很大一部分推向亏损边缘。因为固定资产成本的存在和企业主寄望情况会改善,利润下降初期,企业都会坚持原来的生产计划。这就是在过去三年里,中国出口保持强劲的原因。但是,当企业看到成本上升是一个长期问题,它们会缩减产量。

全球贸易是周期性的。可以将目前出口低迷理解为另一次周期的开始,中国可以等待低迷时期结束,出口重新走强。这种战略最终会成功。但是,等待的时间可能很长。不过,中国可以实施改革,来加快贸易复苏。

需求方面,市场格局发生改变。上涨的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将全球收入重新分配,从经合组织和东亚国家向非洲、拉丁美洲、中东和俄罗斯倾斜。单油价上涨就重新分配了占全球GDP3%的收入(与中国出口总额持平)。这些钱转移到了石油出口国。未来几年,强劲的需求应该来自资源出口型国家。中国的出口企业应该在这些市场投资。

成本上升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是原始设备生产商(OEM),依赖价格竞争取得订单。它们无法接触最终使用者,也不拥有技术。它们是跨国公司的附属工厂,并很难独立谋生。这些中国出口企业和它们的客户----跨国公司谈判能力非常差。当成本上升,跨国公司迫使它们消化了这部分成本。这样下去,会毁掉中国出口企业。这些企业的困境在股价中反映出来。

过去两年,香港上市的出口企业股价已跌了50%-80%(即使这些股票以前也没大涨过)。金融市场基本上表明,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不再有效。

中国出口企业必须脱离跨国公司的控制,开辟独立生存之路。在需求方面,随着市场从经合组织国家向资源富裕国家转移,出口企业需要开辟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些企业,例如华为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些努力需要巨大的投资。雇佣外国员工(在大多数市场很可能是必需的)可能很昂贵。不过,当产品卖不出去,成本再低也无济于事。现在的市场上,最便宜的产品未必会赢得竞争。

在供给方面,中国出口企业也必须升级它们的技术、改善设计和提高品牌知名度。不幸的是,中国出口企业很少具备这些实力。增加这些方面实力需要很长时间。有一个捷径,就是从国外买进技术和品牌。

金融危机为这个战略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欧洲、日本和北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具备这样的品质,而且现在非常便宜。但是,因为中国出口企业目前困难重重,即便国外的中小企业价格很低,它们也负担不起。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2万亿美元。这些钱应该获得好的回报。可以将这些外汇储备借给出口企业,让它们去买国外优质的中小企业。当这些出口企业盈利改善,它们的股价应该会回到此前的高位,从而也可以回馈它们的资金赞助人----管理外汇的机构。


债务之难


很明显,中国企业存在偿还债务问题。“三角债”,特别是以应收账款形式存在的债务,在不断堆积。问题的源头可能是地方政府缺少资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非常依赖土地销售收入和房地产行业税收收入。这鼓励它们想尽办法推高房价,这也是这场泡沫的一个主要原因。

更深层的原因是,过去十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下降,刺激它们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并最后落在了房地产市场。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价格较低,大量土地销售并没有给这些政府带来预期的现金流。目前,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被刺破。开发商不能像以前那样容易地卖出房子,而且也不能保证支付去年购买土地的应付账款。房地产销售放缓也减少了地方政府的税收。现金紧缺的政府无法付清他们签订的合同,合同的债权人也就无法向他们的供货商支付货款。

解决问题最快的办法就是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份额。中国的税收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算收入可能达到6万亿人民币(前七个月已经是3.67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1%,是20世纪90年代最低水平的两倍。预算外收入会在此基础上增加30%-40%。国有企业的利润可能达到GDP的6%。总体而言,政府的金库收藏了GDP三分之一的财富,或者是国民生产净值(GDP减去资本贬值)的40%。在过去十年,中国经济明显地转向政府这边,而地方政府的收入份额相对偏小。

降低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问题。在此之前,部门间财政收入重新分配可能会提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中央政府现在有实力这么做。它可以向地方政府转移财政盈余,这对解决三角债问题有很大帮助。实际上,中央政府还可以发行债券并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来解决地方政府偿债问题。

财政再分配应该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同步进行。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越来越明显。考虑到出口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流动性问题(这两个行业支撑了中国一半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可能会下滑非常快。一些财政激励措施可以看做是软着陆的保障。幸运的是,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实力制定这样的计划。其中,核心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网修建。


增效之径


中国经济将要面临1998年以来最大的调整。疲软的需求虽有财政刺激加以缓解,也可能要很久才能复原。在供给方面,成本上升需要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大多数调整应该依赖价格机制。许多企业将会破产。但是,更多有效率的企业会替代他们。最终,经济会变得更有效率。

当一些企业濒于破产,地方政府的一个反应就是如何拯救它们。不幸的是,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许多企业因为忽视主营业务、转向房地产和其他金融交易来获利,现在出现了问题。由于成本上升让制造业盈利变得更加困难,许多企业转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因为这样挣钱很快。随着泡沫破灭,它们出现资不抵债。很难估计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有多深。但是,当我去全国各个地方,与当地企业交谈,我发现这个问题很普遍。受资产持续贬值影响,未来12个月,银行间的不良贷款会大幅增加。问题十分严重。

解决方法是什么呢?问题是昨天造成的,我们现在改变不了问题存在的事实。然而,政府也不能拯救所有破产企业。否则,我们就倒退回计划经济和贫穷时代。

相反的,地方政府应该看住那些陷入困境的企业主,防止他们携带资产潜逃。这一幕在十年前发生过。相信许多人这次也会这么做。他们出逃会让中国损失很大。在逃跑前,他们会从破产公司向境外私人银行转移大笔现金,这将让中国银行出现更大的窟窿。所以,地方政府花钱营救他们是很愚蠢的举动。这些钱很可能被偷走。为保护中国金融安全,最有用的政策应该是防止负债累累的企业主离开中国。

中国正面临成本上升或者竞争力下降的挑战。经济增长复苏,需要提高效率。当然,提高效率应该在公司层面上,由价格机制引导。

但是,政策低效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中国金融系统是中国经济的沉重负担。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对经济增长来讲,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中国应该以提高存款利率作为开端,将存贷差降低到正常的两个百分点。当然,中央银行也应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使银行系统正常化。同时,“热钱”流出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好环境。

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败笔。上海A股指数在两年里从1000点跃升到6000点,然后又在一年内掉到2400点。中国应该彻底改进它的市场,防止未来出现目前的危机。重中之重,政府应该放松在市场中的微观干预。当法律出台后,市场就应该自我运行。这是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惟一途径。

即将到来的挑战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是,中国仍然有很多牌可以出。强大的财政和贸易顺差,是“硬着陆”的缓冲垫。仍有很多机会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还有很多领域,例如金融体系,有提高效率的空间。只要政府采取合理政策,经济在两年内就会重焕活力。

作者为《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专家解答

(2008-09-01)

专家解答(麦格理证券马修斯)
  海峡时报指数上星期跌0.6%,星期五以2740点收市。

  美国大幅度修改第二季经济增长,提振了全球需求的展望,亚洲市场星期五强劲扬升。本地船运股如中远投资全周起8.5%(闭市报2.30元)、STX泛洋起4.2%(闭市报2.50元),取得明显的升幅。

  1.CoscoCorpMBLeCW090203(GF2W):中远投资看涨凭单的行使价是2.55元,每3股凭单换一股普通股,全周起22.9%。

  2.STXPOMBLeCW090112(F7HW):STX泛洋看涨凭单的行使价是2.75元,每4股凭单换一股普通股,全周起19.6%。

  恒生指数上周起落很大,全周以21261点收市,起4.3%。

  3.HSI21200MBLeCW081030(GE1W):恒生看涨凭单的行使价是21200点,每500股凭单换一股普通股,全周起34.8%

  4.HSI20800MBLePW081030(GD6W):恒生看跌凭单的行使价是20800点,每500股凭单换一股普通股,全周跌28.9%

  问:我的凭单在到期时会怎样?我可以买卖直至它到期吗?

答:投资者如果持有凭单至到期,而凭单还有剩余价值,发行机构会自动执行凭单的转换,凭单持有人会获得现金结算。以下将说明如何计算单一股项凭单的结算价。指数凭单的结算价计算方法稍微不同。
  如果是看涨凭单(call warrant),母股的价格在凭单到期时,比转换价格高,就是到价凭单(in the money)。如果是看跌凭单,母股的价格要低于转换价格,才是到价凭单。

  母股在凭单到期时的价格,是到期前最后五个交易日的平均闭市价。凭单在三个交易日之前就暂停交易,如下图所示:

  看涨凭单到期时的价值=(5天平均闭市价-转换价)/转换成1股票所须凭单

  看跌凭单到期时的价值=(转换价-5天平均闭市价)/转换成1股票所须凭单

  例子:

  假设中远投资在2009年1月22日、23日、28日、29日、30日的平均闭市价是3.50元,CoscoCorpMBLeCW90202(GH4W)的转换价是2元,3凭单换1股票,每股凭单的结算价如下:

  ($3.50-$2.00)/3=$0.50

  把这个数字乘上有所持有的凭单数目,便是你在凭单到期时可获得的金额(每名凭单持有人得付20元行政费)。

海峡时报指数(STI)

(2008-09-01)


本栏于上周一(25日)曾论及指数其每月一杆图中的“动力”显示指数可能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出现可观的跌幅,且这将是自2003年11月以来第一次进入负号界域。指数于见报当天一度回升至2754.51点就继续下跌,8月28日指数已下试2688.32点。虽然,29日指数回升至2739.95点,不过,充其量也只能填补介于2754.90点至2776.98点,因为这正是临别秋波,一旦完成回扯则重力加速度的下跌,当填补介于2716.79点至2691.00点间的缺口,最终当跌穿位于2601.75点的支撑点了。